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论文 >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推荐人:写作督导机构 来源: 写作辅导机构 时间: 2021-04-02 21:23 阅读:
论文,毕业论文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摘要: 古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教育改革特别重视对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孔子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从几十年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凝练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如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平等思想等。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促使我国的教育向着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民主性等方向发展。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能局限于已经汲取的孔子教育思想,还要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将其更好地运用在现代教育中来。

1. 引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孔子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精神品质、民族性格等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体会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传承和发扬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21世纪公民颇有重要启示作用。

2.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一生投身于教育工作中,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和教育平等思想等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不仅是我国教育理念的重要精髓,也为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2.1. 素质教育思想

1994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2]。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倡导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它的核心理念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的起源很早,它被正式提出以前,历史上有很多教育家的思想中都蕴含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包含了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包含这一内容。孔子将“文行忠信”作为其教学大纲;将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其教材 [4]。从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将礼仪规范、艺术、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作为教学科目,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道德教育思想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 [5]。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育为首,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多年来亲身从事道德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当今道德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第一,他提出了“仁”的道德教育思想。“仁”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要懂得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更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让他们也变得强大起来。第二,孔子提出了“孝悌”的道德教育思想,意思是要孝敬父母和敬爱兄长。他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很重视对父母、兄长的谦逊态度,主张对待父母、兄长应当尊敬、真诚、尽心尽力等,不能让父母和兄长为自己操心。第三,他提出了“言行一致”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说话要谨慎,做事要脚踏实地,并且要做到表里一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语。第四,他提出了“自省自克”的道德教育思想。他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要经常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正,避免以后再犯相同的错误。第五,他提出了“以身作则”的道德教育思想,意思是要学会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为他人树立好榜样,让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模范作用。

2.3. 终身教育思想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6]。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终身教育提出以来,很多国家都将这一教育思潮作为教育改革的理论之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得很充分。从横向上来看,终身教育是人在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同年龄阶段所受的各种类型教育的统称,是一种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他将六艺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从纵向上来看,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接受教育,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人一生的某个阶段。在这个层面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都有所相对应的学习内容,提倡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而不能只是发生在学生时期。

2.4. 教育平等思想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都必须接受教育。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国家通过颁布各项法律法规来保障人们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不管出生贵贱、地位高低,都应该接受相应的教育,这是每个公民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也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充分条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关于教育平等的思想在很早就已经萌芽。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认为人的可塑性很强,因为可塑性受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影响,因此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任何人都能接受教育而不管高低贵贱之分,可视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教育公平的学者。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是他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一生的教育目标和追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获得发展,孔子广收弟子,一生共招收了三千多名弟子,其中既有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箪食瓢饮的颜回。孔子创办私学,兴办教育,严重打击了“学在官府”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官僚腐败气息。私学的创立,使教育对象不仅仅是贵族子弟,平民百姓家的子弟也有机会接受教育,促使教育对象扩大,也为社会增加了人才来源。

3.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启示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全面性,二是教育的主体性,三是教育的终身性,四是教育的民主性。

3.1. 教育的全面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要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课程开发等方面落实,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全面发展。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7]。他提出这个教育思想相当于今天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思想,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规格。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试教育也盛行,这两种教育模式不禁反映出我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这些源源不断的压力导致教育的重心向片面追求分数转变,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创新思维、主体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于是,我国教育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很多学生变相成为考试的机器,这些学生拥有智慧的头脑、过人的天赋,可是在心理素质、实践操作、社会经验等方面严重不足,很难适应激烈的社会。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不管是在知识还是在技能、素质等方面都要齐头并进,也就是教育要均衡发展,不能忽视学生任一方面的培养。

3.2. 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反对传统教育的教育理论,带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思想性。自主体性教育理论提出以来,主体性教育开展得蔚然成风,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场思想改革运动,主体性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人应当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这场改革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上更新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重新认识,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思考和探索,促进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普遍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虽然主体性教育得到了教育家、教师、家长的认同,但是很多思想观念落后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仍然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这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普遍做法是“一言堂”,即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一味地采取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程度,只顾着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不重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对教学模式、方法、教学进度的反映,并且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仔细地关注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调整教学节奏,做到心中有数。

3.3. 教育的终身性

终身教育是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种超越。教育发展史上,有很多学者都对终身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义。保罗·郎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意大利学者埃特里·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 [8]。一千个读者必定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学者们对终身教育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这种教育的核心理念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人一生都应该接受教育。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在变,我们身处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水平持续上升,教育发展蒸蒸日上,世界瞬息万变,对我们适应社会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人生分成学习阶段和就业阶段,因此学习不能止步于学校毕业时,而是应该一直持续下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教育涉及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终身学习对我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教育的民主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扬民主 [9]。不管任何方面的民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强调平等,平等是开展任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中教育的民主性,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拥有各自的尊严和权利,教师不能侮辱、打骂学生,学生也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体谅教师的辛苦付出,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构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就学校管理而言,学校要制定和谐、民主的制度,不能采取专制型的管理模式,学校虽然拥有建设和发展学校的主动权,但是家长也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应当充分尊重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应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构建家校合育,发挥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影响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教育机会而言,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不分贫富贵贱、种族差异、性别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

孔子在从事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从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为世人称赞的教育思想。在继承和发扬孔子教育思想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取其精华,推动我国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冀晓萍.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J]. 人民教育, 2017(Z1): 27.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 人民教育, 1994(10): 3-5+11.
[3]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 教育研究, 2006(2): 3-10.
[4] 杨柱.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 孔子研究, 2007(1): 50-55.
[5] 许启贤.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八个新亮点[J]. 道德与文明, 2002(4): 4-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J]. 教育财会研究, 1995(2): 3-8.
[7] 葛新斌.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观探微[J]. 教师教育学报, 2016, 3(4): 1-5.
[8] 高志敏. 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3(1): 79-85.
[9] 郝文武. 教育民主的主体间性本质和方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4): 3-6.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