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

推荐人:写作督导机构 来源: 写作辅导机构 时间: 2022-02-16 16:10 阅读:
 
摘 要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奠基石,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价值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生命教育是爱的教育,教会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幼儿生命教育是以幼儿为主体,在尊重幼儿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的生命教育内容。在幼儿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幼儿正值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积极的生命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向的观念,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绘本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绘本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幼儿丰富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积极美好的情感。
本论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选取 S 园的中四班作为研究对象,从四个维度(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活动,通过三轮的计划—行动
—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行动研究过程,以量化结果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论述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得出开展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的结论,并进行反思。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内容和思路、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包括现状分析和问题归因、教学方案
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第三部分: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整个行动总共有三轮,每一轮从四个维度(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进行,共十二次教育活动。
第四部分:生命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分析。主要包括量化效果分析和质性效果分析。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反思。研究结论共三点,第一是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有效的;第二点是绘本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包括生命教育绘本的选择策略、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及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第三是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笔者和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反思分别是从幼儿园、教师及后续研究三方面提出。首先幼儿园层面,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其次是教师层面,要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培养、关注幼儿兴趣点和情感体验、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绘本活动;最后是后续研究,分别从研究媒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方面进行反思。
第六部分:结语。关键词 生命教育绘本 幼儿生命教育 行动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1.1生命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1
1.1.2绘本是进行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1
1.1.3个人兴趣2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2
1.2.1研究目的2
1.2.2研究意义2
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
1.3.1研究思路2
1.3.2研究内容3
1.4文献综述3
1.4.1国外相关研究3
1.4.2国内相关研究5
1.4.3文献述评10
1.5理论基础11
1.5.1生命哲学理论11
1.5.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
1.6核心概念界定12
1.6.1幼儿生命教育12
1.6.2绘本13
1.7研究方法13
1.7.1行动研究法13
1.7.2研究背景资料13
1.7.3行动研究资料的收集14
1.7.4资料的编码15
第二章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17
2.1现状分析与问题归因17
2.1.1现状分析17
2.1.2问题归因18
2.2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方案的设计19
2.2.1生命教育内涵及具体目标19
2.2.2生命教育绘本的选择21
2.3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方案的组织22
2.4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方案的实施22
2.5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方案的反思评价23
第三章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教育实践24
3.1第一轮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的实施与反思24
3.1.1“生命来源”主题绘本教学25
3.1.2“学会分享”主题绘本教学28
3.1.3“爱护植物”主题绘本教学31
3.1.4“了解生命”主题绘本教学34
3.1.5第一轮生命教育活动反思36
3.2第二轮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的实施与反思37
3.2.1“我的情绪”主题绘本教学38
3.2.2“乐于感恩”主题绘本教学41
3.2.3“爱护动物”主题绘本教学43
3.2.4“追求梦想”主题绘本教学46
3.2.5第二轮生命教育活动反思48
3.3第三轮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的实施与反思49
3.3.1“自我保护”主题绘本教学50
3.3.2“学会合作”主题绘本教学活动52
3.3.3“保护环境”主题绘本教学54
3.3.4“认识死亡”主题绘本教学56
3.3.5第三轮生命教育活动反思60
第四章生命教育活动整体效果分析61
4.1量化效果分析61
4.2质性效果分析61
4.2.1丰富了幼儿正确的生命认知61
4.2.2培养了幼儿正向的生命情感62
4.2.3强化了幼儿积极的生命行为63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反思65
5.1研究结论65
5.1.1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有效的65
5.1.2绘本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65
5.1.3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有利于笔者和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66
5.2反思67
5.2.1对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反思67
5.2.2对教师的反思67
5.2.3对后续研究的反思67
第六章结语69
附录70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生命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的探索,并以文件的形式巩固生命教育的地位。2001 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奠基石,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①。2010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总体战略”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这是我国首次将生命教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体现了我国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肯定了生命教育的地位,同时也明确区分了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 这种区分纠正了长期以来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的错误认识。随后教育部颁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在《纲要》的指导下具体的实施细则,为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教育建议,其中社会领域、健康领域涉及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较多,其中提出要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重视安全教育的开展,因此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 懂得保护自己、热爱花草大自然,进而敬畏生命、正面死亡②。
近年来,“熊孩子”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恶意伤害生命案件频发,他们一再犯下错误,甚至做出了危害他人性命的行为。据报道,一名男孩独自在家看动画片,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便拿起小刀子将施工者的安全绳割断,等消防队员紧急出动后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某初一女生因学业压力服毒自杀、某 14 岁女生恶意摔打幼童等等,这些行为令人发指,场面触目惊心,很难想象是天真稚嫩的孩子所为,熊孩子伤人事件已经敲响了教育的警钟,他们漠视生命的行为值得我们忧虑。人性本善,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是生命教育的不到位,我们应该尽责教导,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1.2绘本是进行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多样,绘本是重要载体之一。由于生命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以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生命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而绘本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绘本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生命教育知识传递给幼儿,通过简单有趣的生命故事讲述,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引导幼儿感知生命、体验生命。因此,将深奥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传递给幼儿,绘本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1.1.3个人兴趣
笔者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遇到有关生命教育的问题,笔者所在班级连续两年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我们在小班开展了饲养蚕宝宝的活动,从蚕子长大到蚕宝宝结茧吐丝化蝶直至死亡,笔者的兴趣点侧重于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探究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集体活动和体验活动等渗透生命教育理念,以爱育爱,培养有爱、有温度的孩子。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第一、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设计一套以绘本为载体的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方案。
第二、转变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观念,重视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
1.2.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论述了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幼儿生命教育和绘本教学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绘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入到班级开展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活动,丰富了幼儿生命教育理论和绘本教学理论, 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意义。本研究着眼于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探索绘本选择和活动设计,深入教学一线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充分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日后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研究思路
本研究中笔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选取 S 园中四班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深入教学一线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开始之前首先对 S 园生命教育开展现状及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展开调查,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行动研究结束后再次对中四班幼儿进行问卷测查,通过前后测实验结果差异和日常观察访谈,以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生命教育活动效果,并得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结论,并对生命教育绘本活动进行反思。
本研究遵循着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再反思调整的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活动,行动研究过程的时间是 9 月上旬至 12 月上旬,共进行三轮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活动,每一轮有四个维度的生命教育绘本活动,共十二节。具体行动研究流程详见下图 1-1。
图 1-1 行动研究流程图
 
1.3.2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有四点。第一,了解中班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及幼儿园开设生命教育活动现状;第二,绘本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第三,绘本教学促进中班幼儿生命发展水平发展的效果评估;第四,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结论与反思。
1.4文献综述
1.4.1国外相关研究
生命教育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这和其国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信仰缺失、漠视生命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为此不同的国家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国外生命教育的兴起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不同,其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也有不同的特征,这对我国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关于生命教育兴起的研究。生命教育最早在西方国家出现有其必然性,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人们渐渐在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中迷失自我,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青少年沉迷毒品,无心学习,一些社会伦理问题和漠视生命的现象相继产生。英国也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引起社会的重视,家庭教育的缺失及邪教组织的盛行使日本社会陷入危机中。针对出现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了对生命教育的探索。杰.唐纳.华特士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的人,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而不仅是简单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①。1974 年,英国牧师 Rev. Ted Doffs 正式提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概念,是针对当时青少年吸毒并致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的。日本教育家东井义雄首次将生命教育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中,他认为教师应给予学生生命关爱,学校应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的生命教育是针对当时漠视生命的社会现象而提出的,教育者和政府认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推出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社会推行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目标的研究。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具体的教育目标,不同国家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论述。美国华特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系统,它与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应该引领学生追随生命的意义,而不仅仅知识知识技能的传授。澳大利亚开设生命教育中心,其宗旨是让孩子们远离药物滥用、毒品与暴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创设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②。英国生命教育的开展是在学校建立生命教育中心,通过组织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进行疏导和重建,以达到拥有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的目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在《教学大纲》中提出,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人的精神,随后“余裕教育”理念在社会中广泛流行开来,其提出是为了缓解应试教育带给孩子的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由此可见,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以及珍爱生命。
关于生命教育实践的研究。1968 年,美国华特士创建“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处理自身与周围社会的关系。1979 年悉尼成立“生命教育中心”,该机构负责生命教育的推广和实施,让青少年学会拒绝毒品,回归正常生活。英国的生命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年龄阶段,采用主题式教学,将生命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及其他课程之中。由此可见,不同国家都进行了相关的生命教育实践,通过专门的机构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程。
综上所述,国外生命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主要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由于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生命教育最初由死亡教育转化而来,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建构。
1.4.2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1)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
有些学者对生命教育的价值进行了讨论。张英贤(2017)认为,学前阶段是幼儿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前阶段实施生命教育,有利于养成正向的生命观①。邓艳(2014)认为开展生命教育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更对幼儿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社会品质有重要价值②。徐兰兰(2017)肯定了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建立积极的生命态度,进而引导幼儿珍爱生命③。石丽娜(2012)从心理学角度论证了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由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反应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孩子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家长和教师要满足幼儿这一成长发展需求,所以在恰当时机开展生命教育是重要且可行的④。林梅梅(2010)认为在幼儿时期实行生命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同时对生死也有了一定的概念,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讲,首先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生命教育的内容与五大领域内容有融合和重叠的部分,生命教育中提及中自我保护、接纳自己、热爱环境等内容同时也是五大领域所涉及的⑤。玄文君、钱淼华(2014)提出,家长或教师越早带孩子了解生命,孩子对生命的认知才能发展的越早,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当前我们社会出现的一些轻生、伤人的恶劣现象归根到底是生命教育的不到位,只有从小养成爱生活、爱生命的积极态度,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⑥。
可见,虽然生命教育集中开设在中小学及大学阶段,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涉及较少,但是许多学者对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持肯定态度,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生命教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增加幼儿对生命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生命和谐健康发展。
(2)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有些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展开了探究。沈莹芳(2018)认为我们应该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保意识,创设真实情景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保护自己。徐兰兰(2017) 认为应该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完善生命教育的目标,扩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内容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安全教育,更应该关注到幼儿精神层面的建构①。顾丽霞(2009)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内容展开了探究,文中认为,认识自我、与人为善、学会交往、保护自然等是幼儿时期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同时还对开展生命教育的适宜方法的运用展开了详细讨论,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使用方法。有两位研究者提出学前儿童的生命内容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来源、对自身的认知、安全知识、关爱生命和死亡认知五个方面。(孙静妍,2009;徐其红,2015)有些研究者分别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四方面对生命教育内容进行划分。(邓艳,2014;杜志悦,2014;张英贤,2015;孟蕾,2016)②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其精神内涵是一样的,那就是了解生命的基本知识,由此引发幼儿对生命的探索欲望,在生活和交往中能够做到爱生活爱生命,了解自我是独一无二的,尊重他人的生命,懂得他人的付出,爱护小动物和植物,对大自然保有一颗敬畏之心。
(3)幼儿生命教育实施的原则和途径
不同学者对生命教育实施的原则和途径发表了观点,但是大家也有相似之处,即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本。陈凤兵(2017)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亲自体验感受,从而获得关于生命认知的有益经验③。徐兰兰(2017) 认为家园合作为幼儿创设有爱的环境,共同挖掘生活中优质的生命教育资源,让幼儿在认知、体验与实践中获得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用儿童能接受的语言和形式传递绘本中生命意义。石丽娜(2012)提出,首先生命教育要贴近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生命教育才是鲜活的,其次生命教育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最后生命教育要回归生活,要把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去践行生命教育的价值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张英贤(2017)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去感受和体验生命教育;二是生命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进行,要以生活为基础;三是将认知与体验相结合,幼儿能体验和感受到的生命教育才是真实有意义的①。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都将幼儿尊重主体性放在了首位,强调重视幼儿的心理建设,重视幼儿的内心情感;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内容,使生命教育更加生活化。
(4)幼儿生命教育的相关调查
关于幼儿生命教育态度的研究。陈艺丰(201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245 名公立幼儿园教师进行研究,其中得出结论,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幼儿园教师在在婚姻、编制、特殊儿童、幼儿园性质四个变量中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其他六个变量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幼儿园及行政部门提出了相关建议②。只欣(2012) 从生命和死亡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教师和家长的提出了建议③。许瑜甄(2012)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生与死的观念进行考察,考察从认知、体验及行为三方面进行,并由此得出结论,幼儿对生命认知和死亡认知的概念并不成熟,饲养宠物的经验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含义,幼儿的生命体验多是友善、有爱的,幼儿的生命行为倾向表现能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热爱④。
关于幼儿教师生命教育态度的研究。李媛媛(2011)利用访谈法对 36 名幼儿教师进行交流方法,了解教师的生命教育观点,研究得出由于学历、教龄、环境的不同,教师对生命教育有着不同的看法,教师的生命教育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认识,幼儿园应组织专业化培训,加强师资力量。
有些学者提出利用动画片、数字化故事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杨宇思(2018) 提出,生命教育应创新教育形式,动画片作为幼儿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其中也蕴含着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进一步的筛查,从生命消亡的角度反观生命教育。咸爽(2019)利用数字化故事这一新媒体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数字化故事融合了音频、视频、图像、音乐等形式, 制作出适合幼儿观看的生命教育故事。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幼儿生命教育展开了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幼儿和教师作为生命教育参与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生命态度对活动的开展及活动反思、改进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新媒介开展生命教育体现教育者对活动形式的尝试,只有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才能更好的设计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
(5)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陈凤兵(2017)指出,在面对幼儿关于生死问题的提问上,家长和教师的态度模棱两可, 或者拒绝回答,不明朗的答案或者带有教育目的的善意谎言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错误的知识传递,这样不仅打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是会对幼儿稚嫩的心灵造成创伤,从而失去了在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宝贵时机。徐其红(2015)认为,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其次不知道如何利用绘本开展活动①。杨阳(2016)认为,幼儿园缺少生命课程的设置,没有明确的生命教育目标,生命教育内容被“窄化”。李联凤(2017)提出生命教育课程的问题, 生命教育课程在全园课程中的比例较低,课程内容不全面,系统性及均衡性有待提高,课程形式单一,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张英杰(2015)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实施者,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会影响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简单的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会将生命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②。只欣(2012)认为由于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原因,单纯的“拿来主义”生命教育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教育,国内生命教育开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幼儿生命态度的关注度不够,研究较少;其次是测量幼儿生命态度的工具有限,缺乏可直接操作的量表,现有的测量工具也并不是那么的标准;最后是由于对幼儿生命态度的了解不足导致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措施。刘丁玉(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质及其实施建议)从生命教育实质出发去看待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度不够,二是生命教育课程不够系统化。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者重视程度、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实施等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小孩子需要进行生命教育,忽视从小培养幼儿正向生命认知观的重要性。其次,在生命教育内容的选择中,教师并没有可以可选择的系统生命教育内容,只是根据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生命教育或者某一次教学活动的生命教育内容来进行教学;最后,生命教育实施方式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单纯的说教式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转变转念,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作支撑,选择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关于绘本的相关研究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形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特点。它通过描绘一种虚拟现实来反映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幼儿年龄尚小,社会经验少,通过丰富的画面、有趣的语言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理解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着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的生命知识,感受生命温暖,丰富生命情感。
(1)关于绘本价值的研究
ArnoldDavid(1994)提出绘本阅读中亲子沟通很重要,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WeeingMo(2007)提出,绘本阅读可以帮助幼儿采取积极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首先是接纳自己的情绪,无论开心还是难过,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是合理的,但是我们不能任由糟糕情绪去影响我们,当面对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学会让自己情绪稳定的方法。王蕾(2008) 认为在绘本阅读中交流和谈论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王晓玉(2008)提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绘本阅读也可以带来一种阅读体验,这种体验对幼儿来说是宝贵的。余佩融(2014)认为, 生命教育绘本富含艺术性,画面的色彩搭配和人物对话体现的哲理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者都肯定了了绘本的意义,在实践中进一步挖掘绘本中的教育价值。虽然不同研究者对绘本价值的论述不同,但是都肯定了绘本在认知、情感及行为培养方面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2)关于绘本在生命教育运用的研究
一些研究者对利用绘本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张英贤(2017)认为绘本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绘本中的生命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做好绘本的延伸活动,讲故事带到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去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将美好情感根植于内心。洪雅琴(2016)认为,绘本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载体,绘本以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传递思想和用意,并且也符合幼儿的阅读心理。绘本与生命教育两者相结合,能够将抽象的生命知识以一种贴近的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引起幼儿的思考。代婕(2018)认为,利用绘本这一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开发绘本中的应用价值,更好的应用到生命教育活动中。杜志悦(2014)认为生命教育绘本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媒介,通过关于生命的故事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些研究者对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研究。杜志悦(2014)通过实验法对使用绘本
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生命教育绘本干预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幼儿在关爱他人、认知死亡。分享合作等七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刘瑞(2015)通过调查法对德州市六所幼儿园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对绘本的选择和教学活动开上存在欠缺。张英贤(2017)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入教学现场,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方面进行了生命教育绘本活动,研究发现幼儿在对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对生命喜爱方面都有明显变化。
在如何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方面,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曹雪芳(2012)认为市面上有很多生命教育绘本,作为教育者要学会甄别和筛选,选择适合本班级幼儿的生命教育读物,多利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做好家园合作。张瑜(2013)强调了游戏体验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还可以选择绘画、表演、音乐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潘多灵(2016) 认为绘本的选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画面丰富的“安全”绘本上,但我们应适度打破幼儿禁忌, 合理的选择一些“危险”的绘本,扩大阅读范围,让幼儿以更加多元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综上所述,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绘本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利于发挥绘本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的价值。通过对利用绘本进行生命教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生命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研究者对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不同研究者利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实践法等对生命教育绘本教学进行了研究,为绘本教学提供了借鉴思路。
1.4.3文献述评
近年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生命教育还处在摸索前行阶段。已有的关于幼儿生命教育的文献具有丰富的价值和参考意义,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的硕博论文共 40 篇,幼儿生命教育研究以以重分析轻量化方式居多,部分以重量化轻分析为主,虽然这两种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提供了参考,但是缺乏一定的细致性和科学性。
因此,本研究以绘本为载体并融合游戏活动、实践活动、家庭教育来开展生命教育,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入一线教学现场,通过观察分析、制定计划、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再反思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生命教育活动方案,将量化与质性研究有效结合,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探究有效性,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提供借鉴。
1.5理论基础
生命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其建构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时间的进步,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为生命教育理论注入丰富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是基于生命哲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探索,从对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提炼出通过绘本进行幼儿生命教育的有价值的理念,比如发挥幼儿主体性、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让幼儿亲身参与等等,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5.1生命哲学理论
受经济和地理文化的影响,西方对生命的追寻具有长期的历史渊源。从古希腊的智者时期, 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生命。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强调人的感觉,这一说法肯定了人的地位,对破除封建神学具有重要意义。苏格拉底主张把哲学研究的重点放到研究人本身上,他认为人是不同于自然界的实体。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关注到了人本身,提倡重视人的价值,虽然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这种重视人的地位对当时来说是一种进步。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被神学笼罩,神的旨意高于一切,轻视人的地位。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人们开始重视自身价值,确定人的地位,强调重视人文学科,这种人文主义教育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生命的追寻。西方社会首次将“生命”概念引入哲学是在十九世纪,生命哲学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生命的探究进入了新的层次,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狄尔泰、伯格森。狄尔泰认为传统哲学中把物质和科学割裂是错误的,不能只谈物质不看精神,也不能只重视精神而忽视物质,他主张将物质和精神相结合, 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精神科学,他强调自我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个体是在自我经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法国思想家伯格森从“时间”、“绵延”视角对生命进行论述,他认为生命不是机械、无意义的个体,生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可以主动的改变和创造,他提出直觉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根本途径,直觉是人们思维的绵延。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派别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己的生命哲学,但是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不把生命看做单纯的物质实体或者精神实体,而是认为生命是个体有意识的进行发现、学习和探究,以一种内在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主动去学习周围的事物和知识,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倾向。
在本研究中,生命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绘本的选择、方案的实施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尊
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出发去设计活动,在幼儿在阅读活动、情景表演、实践活动、艺术活动等等中积累生命经验,让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从而树立积极的生命取向。
1.5.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知识的获得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它不是自然成熟, 也不是简单的重现,而是人主动的去认识世界,在同化、顺应与平衡中达到主客体的和谐,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接触上主动建构的过程。该理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建构心理学的认为,首先,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同伴间、小组间的学习与合作; 其次,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有意义,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认识新事物,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皮亚杰从认知角度出发,将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无生命概念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幼儿不能判别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不了解生命的概念和含义;第二是生命活动性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幼儿以“是否能动”来作为判断依据;第三是生命运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将“是否运动”来作为判断依据,幼儿认为能运动的就是有生命的;第四是生命自主运动阶段, 该阶段的幼儿将“是否需要外界发力的运动”作为判断依据,幼儿认为需要外力的物体都不是有生命的。第五是生命概念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的生命的理解更加成熟和全面。
基于对建构学习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在本研究中重视幼儿知识的建构,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提供多层次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究欲,在幼儿的操作、体验与感受中增加对生命的认识。
1.6核心概念界定
1.6.1幼儿生命教育
不同学者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各有千秋。王学凤(2002)认为,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学会善待珍惜自己和他人。肖川(2013)认为,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实现其价值。①王炜(2005)认为,幼儿生命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简单的生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生命态度,对生命的热爱。刘瑞(2015)认为,幼儿生命教育包括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个人卫生习惯,在交往中形成自信、善良、感恩的好品质。虽然不同学者对幼儿生命教育内涵的论述各有千秋,但是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最终诉求大致相同,即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生命的知识,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丰富幼儿的生命体验。
基于此,本研究中的幼儿生命教育指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活动等,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四个维度选择教育内容, 关注幼儿兴趣点,以增加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培养正向的生命情感和行为倾向。
1.6.2绘本
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按字面思是指图画书,意为图画和文字结合的书。日本著名教育学者松居直曾对绘本有过形象的描述:文字 x 图画=绘本,由此可见,绘本离不开图画和文字,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最生动直观的图面,配上言简意赅的文字即为绘本。基于此,本研究中所指的绘本专指供 3-6 岁儿童阅读的,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书。
1.7研究方法
1.7.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教育行动解决面临的问题, 行动研究遵循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研究步骤,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行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要与活动同步进行,包括对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的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反思既是前一轮行动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行动的开始。
本研究针对实践中的教育问题,遵循行动研究的步骤流程,通过与班级教师进行合作,科学设计并实施了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共三轮,每轮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四个方面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后,以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活动效果,得出相关结论和反思。
1.7.2研究背景资料
1.研究园所
S 园是一所有着三十年历史的公办幼儿园,有大中小十个年龄班,幼儿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根本,确立了“立品树人”的办园宗旨,其治教理念与本研究的目标意义不谋而合,另外 S 园有自己的绘本馆,日常教学中也重视绘本的利用,因此在 S 园开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2.行动研究主体
在本次行动研究中,笔者为研究者,是 S 园中四班配班老师。本人在工作期间对绘本教学感兴趣,同时连续两年在班级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笔者对于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研究时翻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关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绘本, 为行动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既是研究计划的制定者,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为了使本研究更加合理规范,在本研究者还有两位合作教师,分别是 R 老师和 C 老师。 R 老师是中四班的主班教师,她是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老师,从事幼教工作近二十年。C 老师是中四班保育老师,有着十几年教学工作经验,尤其对绘本教学有独到见解,在本研究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研究中 R 老师和 C 老师负责与笔者共同讨论活动方案的实施及改进建议。
3.参与幼儿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班级幼儿的平均年龄在 4 周半,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发展比较平衡,并且在小班均接受过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实验组曾开展过饲养蚕宝宝的活动,对照班曾开展过种植活动,所以他们对生命教育是有一定认知的。
1.7.3行动研究资料的收集
1.问卷法
为了了解中四班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选出出勤率最高的 25 名幼儿为观察对象,对名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生命教育绘本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 S 幼儿园中四班,
研究问卷借鉴了孙静妍编制的《幼儿生命态度调查问卷》(附件二)和只欣的幼儿生命认知、生命行为体验和生命情感体验评定量表和杜志悦的《幼儿生命态度发展评定量表》,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问卷总共 23 个问题,其中人与自我维度共六道题、人与他人维度共六道题、人与自然维度 5 道题、人与生命维度共六道题。该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的五点计分法。 问卷总体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98,表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效度良好。由于幼儿中班幼儿识字量有限,所以本论文采取的是家长评定式,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充分
解读问卷内容,保证家长充分理解每一道题目,并将孩子的真实回答和反应填写至问卷。本研究前后测共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 50 份,有效率 100%。将搜集到的前后测数据利用 spss20.0 进行处理分析。
2.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非正式访谈的方式,其中包括教师访谈和幼儿访谈。教师访谈主要是了解幼儿生命教育发展阶段,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调整做出依据。幼儿访谈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之前以及教学活动之后,研究者通过谈话聊天的的方式与幼儿对话,根据访谈表对幼儿现有的生命态度水平进行访谈,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活动,以便设计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更加吸引他们的兴趣。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相应的观察提纲和观察表, 利用感官及电子产品等辅助工具将被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从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即通过实际参与到研究对象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去,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电子产品对绘本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观察内容主要是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施记录,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及幼儿反应。非参与式观察即对幼儿在绘本教学活动之前和之后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并依据这些内容及时反思生命教育教学活动。观察记录的方式为填写记录表,拍照。
1.7.4资料的编码
1.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观察记录表、访谈表、讨论表、幼儿作品、教师日志收集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每一阶段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做出相应调整。
2.资料编码
为了便于解读和分析材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编码。详见下表 1-1:
表 1-1:资料编码表
编码方式资料意义
R研究者
S1-S25表示班级幼儿编号
T1-T2表示参与教师编号
观察 190915表示 19 年 9 月 15 号的幼儿观察记录
访谈 T190915表示 19 年 9 月 15 号的教师访谈记录
访谈 S190915表示 19 年 9 月 15 号的幼儿访谈记录
讨论 190915表示 19 年 9 月 15 号的讨论记录
日志 190915表示 19 年 9 月 15 号的日志记录
 
3.资料分析
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研究者将教学设计、与合作教师的讨论等资料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并进行转录、分析、反思,为下次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补充相关资料,使整个研究框架更加系统和完整,得出最后的研究结论。
 

联系我们